今年以来,随着宏观组合政策效应持续释放,经济内生动能继续修复,企业生产预期不断改善,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得以巩固和延续。1-5月份,全市多数行业、县域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,高技术制造业支撑有力,传统行业加速恢复,民营企业持续向好。但经济增长前景仍面临不确定性,产业发展不平衡、结构不合理,对煤炭依赖过大,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持续负增长等情况依然严峻,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。
一、工业经济运行特点
(一)工业生产增速加快
1-5月份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(以下简称“全市工业”)增加值同比增长2.4%,较一季度(-3.5%)、1-4月(1.0%)分别加快5.9个、1.4个百分点,保持稳中趋快增长态势。从三大门类看,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64.7%,同比增长0.7%,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为18.1%,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.43个百分点;采矿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28.3%,同比增长7.4%,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高达92.4%,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.21个百分点;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7.0%,同比下降3.6%,下拉全市工业增速0.25个百分点。
(二)近六成行业实现增长,煤炭、有色贡献突出
1-5月份,35个行业大类,20个行业呈现正增长,增长面为57.1%,其中,10个重点行业实现“五增五降”。其中, “五增”的行业: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.0%,上拉全市工业增速3.82个百分点;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.3%,上拉全市工业增速2.08个百分点;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8%,上拉全市工业增速0.54个百分点;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.8%,上拉全市工业增速0.08个百分点;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.9%,上拉全市工业增速0.57个百分点。“五降”的行业: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.5%,下拉全市工业增速2.55个百分点;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.7%,下拉全市工业增速0.49个百分点;电力、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.5%,下拉全市工业增速0.14个百分点;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.2%,下拉全市工业增速0.04个百分点;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.2%,下拉全市工业增速0.28个百分点。
(三)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四成同比增长
1-5月份,全市重点监测的28种工业产品中,12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,16种产品产量同比下降,增长面为42.9%。其中,铝材、机制纸及纸板、饮料、汽车电动机等5种产品保持20%以上的高速增长,原煤、精甲醇、钢材、氧化铝焦炭等16种产品产量呈现下降趋势。
(四)高技术制造业增添发展新动能,拉动作用较为有力
1-5月份,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3.9%,同比增长11.7%,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为16.5%,上拉全市工业0.39个百分点。其中,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.5%,上拉全市工业增速0.23个百分点;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.9%,上拉全市工业增速0.09个百分点;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2.8%,上拉全市工业0.08个百分点。
(五)有色金属行业结构性增长,钢铁行业加快恢复降幅有所收窄
今年以来,受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,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持续高速增长,1-5月份,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.3%,继续保持了今年以来20%以上的快速增长,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为87.1%,上拉全市工业增速2.08个百分点。钢铁行业由于重点企业本月复产,加之其价格环比上涨等因素影响,该行业加速恢复。1-5月,钢铁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.5%,降幅较一季度(-20.7%)收窄3.2个百分点,较1-4月份(-21.0%)收窄3.5个百分点。
(六)民营工业降幅收窄持续向好
在宏观经济向好的大趋势下,民营工业发展预期加快改善。1-5月份,全市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为72.1%,同比下降0.9%,降幅较一季度(-6.6%)和1-4月份(-2.3%)分别收窄5.7个、1.4个百分点,民营工业发展韧性持续显现。
(七)县域增长差异有所缩小
1-5月份,全市13个县(市区)、运城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实现“八增六降”。具体看临猗县、绛县、芮城县、运城开发区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;6个负增长的县(市)中5个降幅收窄,其中,平陆县、永济市、闻喜县、稷山县降幅收窄幅度较大,全市县域增长差异有所缩小。
二、存在的问题
(一)对煤炭行业依赖过大,非煤非能源产业下降明显
1-5月份,全市煤炭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.0%,占全市工业比重为27.0%,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为159.8%,上拉全市工业增速3.82个百分点。非煤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73.0%,同比下降2.0%,下拉全市工业增速1.43个百分点。全市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56.0%,同比下降1.3%,下拉全市工业增速0.73个百分点。
(二)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负增长
今年以来,战新产业增加值持续负增长,影响全市工业持续向好。1-5月份,全市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21.2%,同比下降7.9%,较1-4月(-5.6%)降幅扩大2.3个百分点,下拉全市工业增速1.75个百分点。其中,占比最高的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.5%,下拉全市工业增速1.51个百分点;占比第二的绿色环保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.2%,下拉全市工业增速0.28个百分点;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.3%,下拉全市工业增速0.26个百分点。
三、相关建议
(一)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,持续提振发展信心。着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落实落地,支持数字消费、绿色消费、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方式发展。强化促投资政策宣贯力度,加大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金融支持力度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一体推进政策、市场、政务、法治、人文建设,持续改善市场预期,提振市场主体信心。
(二)稳妥有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,推动工业经济行稳致远。科学合理落实各类政策举措,保障落后低效产能有序退出,新兴产业和高效率产能稳步扩张,构建“边发展、边取代、边淘汰”演进模式,扎实稳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、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
(三)优化产业布局,夯实工业增长基础。加强对非煤非能源行业的监测,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。做强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等产业,做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、现代医药和大健康等产业。大力引导支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,持续引进先进产能,做好新旧产能及时衔接,推动行业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,实现工业生产平稳过渡。